口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症,多见于婴幼儿。鹅口疮又称雪口病,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。疱疹性口腔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。溃疡性口腔炎主要由链球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引起。
临床表现
(一)鹅口疮
本病特征是口腔粘膜表面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,初呈点状或小片状,可逐渐融合成大片,不宜擦去,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、可有渗血。患处不痛、不流延。
(二)疱疹性口腔炎
本病多见于1-3岁婴幼儿,起病时发热,牙龈、舌、唇、颊黏膜等处出现散在或成簇的小疱疹,水疱迅速破溃后形成浅溃疡,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 物。局部疼痛,出现流延、拒食颌下淋巴结常肿大。本病应与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鉴别。后者常发生于夏秋季,疱疹主要在咽部和软腭,不累及牙龈和颊 黏膜,颌下淋巴结不肿大。
(三)溃疡性口腔炎
初起时口腔黏膜充血、水肿,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糜烂面或浅溃疡,散在或融合成片,表面有纤维性炎性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,易拭去。常有发热、流延、颌下淋巴结肿大。
护理措施
(一) 促进口腔黏膜愈合
1.保持口腔清洁 用3%过氧化氢溶液或0.1%利凡诺溶液清洗溃疡面。鹅口疮患儿宜用2%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,以餐后一小时左右为宜。
2.按医嘱正确涂药 涂药前先清洗口腔,涂药后嘱患儿不可立即漱口、饮水或进食。
(二)减轻疼痛
局部涂药时,动作要轻、快、准,不可摩擦,以免患儿疼痛加重。
(三) 防止继发感染及交叉感染
护士为患儿进行护理前后要洗手,患儿的食具、玩具、毛衣等要及时消毒,鹅口疮患儿使用过的奶瓶、水瓶及奶头应放于5%碳酸氢钠溶液浸泡30分钟后洗净再煮沸消毒。疱疹性口腔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,应注意与健康儿隔离,以防传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