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羚角用于涩肠止泻。主治久泻。
【出处】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【拼音名】YuánLínɡJiǎ
【别名】小羚羊、西藏黄羊、西藏原羚、普氏原羚、滩黄羊
【来源】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原羚、普氏原羚的角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rocapraPicticaudataHodgson2.ProcapraprzewalskiiBuchner采收和储藏:四季猎捕,取角,镑丝即成。
【原形态】1.原羚,体形小于黄羊,体长一般在1.1m以下。耳短而尖。四肢短小,蹄也小,尾极短。雄兽有角,角细长,由头部升起,弯向后方,略呈侧扁形;除外均有环棱。角后有腺体1对。全身被棕灰色的毛,腹面白色。臀部有明显的大白斑,其周围为锈棕色。尾黑色与锈棕色相混。
2.普氏原羚,外形似黄羊,体长约1m,介于黄羊与原羚之间。体色亦与黄羊、原羚相仿,唯其独特之处是一对角尖明显地往内侧钩曲,不同于黄羊及原羚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态环境:1.栖息于高原地区荒漠草原地带。
2.栖息于较平缓的草原地区,一般不上山坡。
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内蒙古、青海、甘肃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2.分布于内蒙古、青海、甘肃、四川、西藏等地。
【性状】原羚角细长,略呈侧扁形。角上除部分外,均长有环棱,棱多而窄,横棱且深。
【性味】味咸;苦;性平
【归经】心;肝经
【功能主治】涩肠止泻。主治久泻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研末,
【各家论述】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清热解毒、平肝熄风之功能。主治痫症,中风、小儿惊风、温热病等症。
【摘录】《中华本草》